• 推荐阅读
和我们一起放飞理想吧!
  • 热点排行
当前位置:器乐教育首页 >> 电子琴教育 >> 详细内容

电子音乐(上)

2007/7/1 12:19:00    作者:佚名 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 文字大小: |  | 

电子音乐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,修饰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音乐,与由共鸣题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。有人把这里的电子音乐称作电声音乐electro-acoustic music,以区别于下文提到的,与具体音乐相并列的电子音乐。但是,严格意义上的电子音乐是指不仅在演奏上,而且也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。因此,他不包括由电声乐器演奏的音乐如1920年出现的 特里明琴(以他的发明者leon theremin的名字命名)、1928年出现的马特努琴(maurice Martenot)以及其他各钟电乐器,电子乐器等。这些电声乐器突破了传统乐器的音响范围,却依然像其他乐器一样,专供演奏现成的音乐。他们与在实验室里已用的电子设备作曲而成的音乐不同。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后一种电子音乐。他的产生是战后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,也是噪音音乐在新世纪继续试验的产物。
电子音乐的发展可分为3各阶段。
第一阶段:录音带音乐
利用录音带操作技术职称的电子音乐作品可统称为录音带音乐tape music。它可包括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两类。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ete是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音响录下来,加以变化和处理,组成作品,以此与作曲家写在乐谱上的抽象符号所标示的音乐相对照。具体音乐的发明者是法国作曲家谢菲尔pierre schaeffer 1910-1995。它的父母虽然都是音乐家,它却在1929年进入工科大学学习,毕业后任专职的电讯工程师。它在巴黎法国广播电台工作期间,有机会结出大量音响效果资料。1948年,他创作了第一首具体音乐作品《火车练习曲》,把车轮滚动,喷气,汽笛等声音拼接、录制而成。音乐代试制成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,但直到50年代初才被投放市场。谢菲尔在1951年使用磁带录音机前,一直依靠录音盘进行录音(disc recording).他最流行的具体音乐作品是同年创作的(锅盘练习曲)etude aux cassroles又名《忧郁练习曲》,etude pathetique),其中录制了锅盖旋转、口琴、和尚念经、巴厘音乐、咳嗽等各种声音。
谢非尔在具体音乐中使用的方法为后来的录音带音乐打下基础,如:录音带打圈子(可使声音无限循环)、变化速度(以改变音高)、反转方向(使通常的发音方式到转过来)、分切和拼接、录音带延迟(以产生回声效果)等。它在巴黎电台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最大的音乐实验室,这个实验室吸引了很多作曲家来这里短期工作,如布列兹、米约、梅西昂、施托克豪森等。

1951年,在西德克隆电台也建立了电子音乐实验室,那里的作曲家也利用录音带制作电子音乐作品,但与具体音乐不同的是,他们不采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音响,而是采用电子设备本身如振荡器发出的声响作原材料。德国的电子音乐,从一开始,就带有更多的科学实验的性质,不像法国那么注重情趣和气氛。克隆试验室的建立者艾默特(herbert Eimert,1897-1972)是一位作曲家,毕业于克隆音乐学院,信奉12音体系。他不出名,但很重要。他认为序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能在电子音乐中才能实现。他对施托克豪森有很大影响。施托克豪森曾在他的实验室工作,很快就成为德国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。他的第一首重要的电子乐作品是《练习曲2》1954,只采用正和弦音作为音源,同时,结合使用序列手法。他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品是《青年之歌》1955-1956,为童声和电子音响而作。童声经过变形、加工、变得支离破碎,再与电子音响相结合,十分奇特。现场演出时,《青年之歌》还使用了5个拉开距离的扩音喇叭,从而把“空间运动”的概念引入音乐。
50,60年代,巴黎和克隆是西方电子音乐的两个中心。从《青年之歌》采用人声可以看出,法国具体音乐和德国电子音乐之间的区别正开始消失。50年代中期起,其他各国也相继建立电子音乐实验室,如意大利米兰的电子音乐实验室和美国哥伦比亚-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等。意大利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是贝利奥Luciano Berio1925-,他最著名的电子音乐作品是《主题》thema1958,材料取自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小说《尤利西斯》,也是利用人声进行电子处理。美国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是乌萨切夫斯基Vladimir ussachevsky1911-。他即采用自然声音,也采用了电子声音,兼取法德两国所长,代表作如《木管和铜管》1965。在美国有影响的电子作品中,还应该提到瓦雷兹的《电子音诗》1957,巴比特的《菲罗海尔》philomel,或译为《夜莺》1964,为女高音和录音带而作,同时采用序列手法,凯奇的《方他那混合曲》1958等。其中《方塔纳混合曲》由一系列躁音所组成,既是电子音乐中离开传统最远的一个例子,也是一手令人难以接受的偶然音乐作品。

第二阶段:和成音音乐
虽然1955年出现了著名的RCA(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)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,1959年有改进为RCA Mark2合成器,但是直到1964年电平控制合成器voltage controlled synthesizer问世以后,合成器音乐才有了广泛的实际使用价值。电平控制合成器是一个小型的制作电子音乐的独立完备的系统。它代替原来满屋子的器材和很多插线,通常包括3个部分1:产生声音(振荡器,噪音发生器);2。处理声音(扩音器、混频器、滤波器、反响器、环行调制器等)3。控制源(包括发生器、音序器、键盘等)。它大大简化了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(在原来的录音带音乐中,制作30秒钟的时间需要4个小时),扩大了声音的范围和性能,还可现场表演,进行即兴作曲。在各种小型的电子合成器中,最常见的有“穆”(设计者为美国的Robert Moog)\布克拉Donald Buchla和辛-凯特Paolo Ketoff三种。卫国作曲家苏博尼克Morton Subotick 1933为布克拉合成其创作了合成器音乐的代表作《月亮上的银苹果》。

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