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推荐阅读
和我们一起放飞理想吧!
  • 热点排行
当前位置:音乐理论 >> 音乐常识 >> 详细内容

古琴的音乐美学

2009/8/7    作者:佚名 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 文字大小: |  | 
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、温柔敦厚、「德音之谓乐」和道家顺应自然、大音希声、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。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,即五正音,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,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。
  古琴由于其乐器的形制、音色、乐曲题材、内涵、结构等因素,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、简单的、含蓄的、古淡的、阴柔的、抒情的、典雅的美。很多人於第一次听琴乐时甚至觉得这件乐器是无声的。
  古人亦说古琴“难学、易忘、不中听”,“琴到无人听时工”。“不中听”、“无人听”,其实正因为古琴音乐风格属於淡静、虚静、深静、幽静、恬静等等静态的美。这也是为什麽古琴最适宜於夜阑人静时弹奏,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。
  整个古琴音乐艺术被称为琴道确实有其道理,因为对古琴的欣赏和认识不能只单一地从其音乐曲调去理解,而是综合地从多方面作为知识份子的精神反映去理解。这一切则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、意境的追求、道德的规范等各方面代表著琴乐的理想风格和审美标准上。
  中国乐器中很少像古琴那样具备一套完整的弹秦风格审美准则。古琴音乐的美学,早在六朝麴瞻提出对散音、泛音及按音音色的要求时已初步形成。而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更在《琴议篇》中提出了“美而不艳、哀而不伤、质而能文、辨而不诈、温润调畅、清迥幽奇、忝韵曲折、立声孤秀”作为琴德的标准。
  儒家的入世思想讲求中庸、和雅、道德,反映在音乐上则为雅乐、德音的推崇和 俗乐、淫声、溺音的贬斥。雅乐的特色正在於其平和雅正、温厚含蓄,因而可移风易 俗和导人向善,其风格是含蓄的、平静的,与所谓繁****声,追求声响效果复杂多变 的俗乐相反,故曰“大乐必易”。此乃以道德的约制介入音乐的审美标准,所以对音 乐有中和的要求而反对极端与“穷其变”。
  道家超世的思想讲求自然、逍遥和超脱世 俗的羁绊,反映在音乐上则为老子“大音希声”的思想,追求所谓“道的境界”的音乐。所以道家只对音乐的精神层面积极,而对音乐的声音层面(即物化、形而下的层 面)来说,基本上是采取消极和反对的态度。(这与儒家之对音乐的道德层面积极,对 声音本身变化护展之“技艺性”层面约制的主张仍是有其共同之处的,只不过前者以 弦外之音的意境为挂搭,后者则以道德为挂搭,唯二者同样排斥音声物化层面之过度 发展。)
  超世的思想则形成其清微淡远这一类追求意境、贵“意”说,讲求弦外之音的审美理想。而清微远这一提纲亦包括了如清和淡雅、古淡疏脱、清静和远、淳静简略、萧散简远、恬淡清逸、静远淡逸等等衍生和变奏。
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